關聖帝君

logo  關聖帝名羽、字雲長、本字長
  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歲六月二十四日,解州常平村寶池里,故里英秀奇偉,少讀父書不輟,尤深左氏,春秋年十七娶胡后,生三子長曰平、次曰興、曰索、羽。
  漢靈帝未年,黃巾賊起,至獻帝時,袁紹、董卓,各自為政,曹操擁兵自大,挾天子而令諸侯,初則割據一方,則相互征伐漢室垂刷。時劉備起兵,關羽、張飛相投,三人寢則同床、情若兄弟,後劉備為平原相,關羽則為司馬,備襲徐州,羽守下邳,劉備奔河北,曹操拜羽為偏將,禮遇甚厚,旋袁紹圍曹兵於白馬,羽斬顏良而解白馬之圍,以謝曹之厚遇,並盡封還其所賜,拜書告辭,而投劉備于袁營中。後劉備收江南諸郡,以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川,羽守江陵、鎮荊州。漢靈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取漢中、稱漢中王,封羽為前將軍,同年八月,羽攻曹仁、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覆其七軍,威震夏,旋魏吳聯合進攻,羽走麥城、奔臨沮,於十二月七日壽六十遇害,追謚為壯繆侯,其忠義大節,為後世所崇仰。我國有武廟,始於唐初,所祀者為太公望,以張良配享,關羽為從祀者之一,宋初曾一度除退關羽之從祀,至明初雖退除關羽之從祀後又列入,但為之另建關侯廟,直至清咸豐間始改關侯廟為武聖廟。辛亥革命成功,於民國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大總統命令創立關岳廟制度,民國四年內務部各地關岳祭禮,規定正位左奉關壯繆侯,石奉岳忠武王,從祀者有張飛、趙雲等二十四人。
  關聖帝君代有封號:蜀漢景耀三年謚為壯繆侯,宋幑宗崇寧元年封為忠惠公,大觀二年封為武安王,宣和五年加封義勇,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封壯繆義勇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封為英濟王。
  元天歷八年封顯靈義勇,武英濟王明洪武二十七年稱漢前將軍壽亭侯,世宗封義勇武安王,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順治九年封忠義神武大帝,康熙時封伏魔大帝,乾隆三十三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道光間又加封威顯二字,咸豐間再加封精誠二字,旋又加緩靖二字,並御書萬世人極匾額,同治九年加封翊贊二字,光緒五年加封宣德二字,至是關帝之廟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緩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關帝自唐德宗貞元元年列為武廟從祀起,經清尊為武聖,民國將關岳並立武廟正位,迄今已近一千二百年,其祀享之隆,實為:「端人正士義其忠,武夫勁節壯其勇,田畯村嫗懾其威」所致。
  關帝之塜有二,一在當陽,一在洛陽。宋代關羽祠廟有二,一在當陽,以塜建祠。一在東隅仇香寺,以寺建祠,明洪武二十七年,於南京雞籠山建關侯廟,明成祖遷都北京,在正陽門內建關王廟,滿清入關,八旗兵以三國演義為兵書,對關帝特別崇敬,首建關帝廟於地安門外,於乾隆六十年通令全國寺廟供奉關帝神位,民初建立關岳廟製,於是關廟遍及國內各地,並擴及南洋、韓國。
  崇信關帝者由帝王而至遮民,三教九流無不崇拜,洪楊亂後,清咸豐帝每年詣關帝廟拈香,同治帝亦兩度親詣關帝廟,儒家尊稱為文衡帝君,列為五文昌之一,或稱以夫子,佛教以其顯聖玉泉山,歸依佛教,稱為護法爺、伽藍神、蓋天古佛。把守南天門,稱為崇富真君。商賈以為帳簿為其所首創,奉為守護神。江浙一帶豆腐店奉為守護神,蓋傳言其未遇劉前從事賣豆腐生涯也。
  臺地民眾奉祀關帝,始於明鄭時代,對於關帝之稱謂亦多,計有關聖帝君、關公、關羽、關雲長、關老爺、關帝爺、帝爺公、帝君爺、武聖、武聖帝君、聖帝君、文衡聖帝、文衡聖君、關夫子、武聖人、文龍山西夫子、山西關夫子、護法爺、伽藍神、蓋天古佛、崇聖真君、協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翊漢天尊、武安尊王、關恩主、恩主公、漢壽亭侯、關壯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