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正神

logo  俗稱土地公,閩南稱福德爺、伯公,相傳即為古代之社神,為最古老、最普遍之地方神。
  「通俗編」:「孝經緯: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按,今凡社神俱呼土社,惟塋旁所祀稱后土。」
  「臺灣民俗源流」:土地的來歷,實際上是綜合了古代君主所祭天地社稷中地祇和社稷之神,八臘中之先嗇、田晙、坊、水庸之神,共工氏之子的后土以及五祀中的中霤。」「臺灣省通志」:土地公之信仰,即土地之神,源於古代之社神。臺民祀土地神,極為普遍,無論里社,陌路阡頭,皆有小廟,俗稱土地公宮。土地宮,為縣以下鄉里之神,蚩蚩者氓,奉之為護土神;以其造福鄉里,施德萬民,稱福德正神。」
  土地公誕辰之日,閩南風俗各家備牲醴,燃放爆燭,上演布袋戲以示慶祝,並煎食去冬所製之甜粿,謂之「食目睭金」,食之眼可明亮之意。
  土地公也是一年中被祭祀最多的神祉。每月的初二及十六日均有祭祀,稱為「牙」
  土地公亦為商人崇拜之財神,商家例於每月朔望之翌日,具饌祭祀土地神,曰做迓(或牙),又曰迓福,即迎接福運之意。二月二日之迓禮,曰頭迓;十二月十六日之迓禮,曰尾迓。農家力田為生,其心理以為平日計勤之所得乃寄託於土地菩薩,於二月二日,以紙錢(俗稱土地公金)擊竹枝,插立田間,奉獻土地神;中秋日,亦如之;蓋古春祈秋報之遺意也。」
  牙祭的風俗,除了祭神,演戲外,也有特別的吃食,而且更有特別的意義。
商號例於此日備辦酒殽,宴請同仁,謂之做頭牙,若未被邀請,便表示已不續用。居民則精製糯餅,亦稱潤餅享客。糯餅係糯米研粉,勻成皮狀,包以豆芽菜、紅蘿蔔、筍絲、蒜頭、虎苔等,亦有用干絲、肉絲、花生粉末者,味極可口。」
  「臺灣民俗」:「正月初二日,亦稱頭牙,而與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之尾牙對稱,一般家戶,備牲醴,燒土地公金,燃放爆竹,為土地神慶壽,並同時拜地基金。拜畢,家人圍食,謂食頭牙。商戶做頭牙尤盛,店主盛宴店員。頭牙特製食料潤餅,係以潤餅皮,內捲包豆菜、紅蘿蔔、筍絲、蒜頭、虎苔等各色雜菜,或豆乾絲、肉絲、花生粉末、蛋燥(煎蛋片)等多項食品,即係春餅(春捲),不炸油者,老幼均極可口,為一營養特殊食品。」
  土地公廟宇,也很特別,極堂皇者有之,極簡陋者亦能盡其護之責。
  「臺灣民俗源流」:全國各地,總以土地廟最多,有極大的,亦有極小的,小的小到祇用四片石片,一片作頂,三片作牆,亦可作為土地堂,貧陋鄉村,甚至祇用一隻破缸覆在地上,所謂有屋住大堂,沒屋住破缸。」
   因為有「土地老爺本姓張,有錢住大屋,沒錢頂破缸」這個諺語,許多張姓者都成為傳於民間的土地神了。主要的傳說有:
一、 土地公為周朝一位收稅官,名叫張福德,為人公正,體恤百姓之困苦,做了許多善舉。但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之好處,念念不忘,終於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
二、 土地公為周朝人,姓張,名明德,為上大夫某之家僕。時,上大夫仕官在遠地,其幼女思念心切,欲往見父親,因而家僕背她前往。途中遇大雪,家僕脫其衣保護之,自已卻凍死,死後,空中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神」八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主人感其恩德,建廟而祀。至周武王,贈號后土,後又稱號土地公。
三、 明朝熹宗時,太監魏忠賢奸惡非常,權勢很大,黨羽極多,他常想篡奪君位,只有史部堂曹正邦,卻是忠直之臣;不肯附合魏忠賢。知道魏忠賢。知道魏忠賢必要害他,就告老回鄉。魏忠賢知道他要回去,就在路中埋伏刺客。等正邦走到官莊舖,果然逼害,夫人也投井而死。只剩女兒玉蓮,被老僕曹富救出。要送她到大同投奔夫家。路中千辛萬苦,走到廣華山天降大雪,曹富將外衣脫下給玉蓮,自已因此凍死,王母娘娘因他忠義可嘉,就教八仙來接引升天,封為「南天門都土地」。(平劇「南天門老雪」本事)
四、 傳為清人唐蕭。此人身肥滿,死時留白髮美髯,其相貌有福德之相。生前詳於農事漁業。又從事救恤貧民,而其家財從未因此而失,蓋謂土地公之財產必源源而來,用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