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孔夫子

logo  孔子為萬世師表,世稱至聖先師,後漢書及公羊傳稱孔父,宋書稱宣父,中庸稱天下至聖,國人通稱孔夫子,但在臺地另一稱為孔子公。
  孔子為春秋時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國曆推算,為九月二十八日,政府定是日為孔子誕辰,列為國定紀念日,全國各地孔廟舉行祀典臺地以台北、台中、台南三地祭孔大典最隆重。
  孔子生有聖德,學無常師,嘗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習琴於師襄,不恥下問,以為三人行必有師焉,初為魯國之司空,於周敬王二十年任大司寇,攝相事,時魯大夫少正卯玩法弄權,心逆而險、言偽而辯,孔子以其亂政而誅之,魯國大治,其後周遊列國十八年,返魯後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弟子有三千,其中身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四九七年),享年七十有二。
  我國古時立學有釋奠之制,即痕仲春及仲秋之上丁日,有祭奠先聖師之儀式,至漢以來,皆奉孔子為先聖先師,漢平帝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魏晉稱奉聖侯,隨稱紹聖侯,唐初稱褒聖侯,至太宗貞觀十一年召尊孔子為宣父,玄宗即唐明皇開元二年,置內教坊及京都左右教坊,文風極盛,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聖文宣王,五年改謚為至聖文宣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加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世宗嘉請九年釐正祀典、始為木主,題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清世祖入關代明稱帝,對孔子仍極尊崇,於順治二年謚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順治十四年,改稱至聖先師孔子。
  我國之有孔子廟,始於春秋之時,魯哀公於山東曲阜闕里孔子廟,收藏孔子衣冠、琴、車、書等遺物。北魏時稱宣尼廟。北齊時各地郡學皆於坊內設孔顏廟,唐貞觀時詔令各州皆立孔子廟,開元後改稱文宣廟,明永樂以後稱文廟,民國三年規定從最古之稱為孔子廟,廟中正殿為孔子像,左右列四配十哲先賢像,其弟子及歷代大儒分列東西兩廡,按時由地方長官致祭。
  今人稱孔子廟亦簡稱文廟或孔廟,大陸各地有稱夫子廟,廟中之四配為顏回、孔伋、曾子、孟子。十二哲為閔子騫(虔損)、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宰我(宰予字子我)、子貢(端木賜)、冉有(冉求、字子有)季路(仲由)、子游(言偃)、子夏(卜商)、子張(顓孫師)、有子若、朱子熹。(附加述孔子身邊有四配。